文/龔明舉
一
醪糟是一種米酒,古代稱“醴”,巴渝農村習慣叫甜酒。華夏農耕民族家庭,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家庭自制醪糟,只需糯米(江米)、酒曲、清水三種原料。先將糯米洗凈,清水浸泡至米粒發脹,再將泡好的糯米放入墊有蒸布的木甑或蒸鍋中蒸熟蒸透。蒸好的糯米要放入鏤空的容器中(過去用筲箕或米篩),邊注入涼開水邊將糯米搓散,放置降溫至觸手溫熱(35℃左右)并瀝干水分。把降溫完成的糯米放入容器中,分次撒入酒曲,拌勻,同時加入少量涼開水,水位略低于糯米。最后在糯米中間做出一個“酒窩”,撒上一些酒曲,倒入少量涼開水,密封并用厚毛巾或棉被包裹靜置,如室溫較低,可置于炕灶或火爐旁吸熱。發酵三天左右,醪糟便可做成。
“酒窩”及容器中滲積的汁滓就是香醇可口的米酒,像棉絮一樣的糟稠物就是醪糟。醪糟可直接食用,可兌水或加熱食用,也可做調料,能幫助消化,產婦催乳,夏天還能解暑。
制作醪糟忌器具不凈或沾有油葷,關鍵在于把控水量和溫度。有些家庭總結出一些小竅門來提高品質,因此各家各地的醪糟品味各異。重慶云陽的米酒,先秦時(前221年以前)就天下聞名,時稱“巴鄉清”。此酒冬釀夏熟,色清味重,為酒中上品。
二
中華數千年文明,書寫歷史的,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才子佳人,不論是金戈鐵馬,還是風花雪月,每一段歷史,仿佛都飄揚著一股酒香。“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魏武帝曹操赤壁大戰在即,仍然談笑宴飲,橫槊賦詩,不失為一代梟雄。京劇《貴妃醉酒》則演繹了唐玄宗和楊玉環江山美人的纏綿悱惻……
當代學者陳君慧主編的《中華酒典》記述,酒的產生有多個源流——
其一,猿猴造酒。野果豐盛時,猿猴會將多余的水果儲存在巖洞石洼中。天長日久,水果腐爛,富含糖分的野果自然發酵,析出酒漿匯集在石洼里。人類覓食時偶有搜獲嘗知其味,觸發了用相同方法制作“果酒”的靈感。
其二,儀狄造酒。儀狄是夏禹的女官,傳說她發明了“酒醪”。儀狄把米酒送給夏禹喝,禹喝了感覺很好,但是從此疏遠了她。禹疏遠儀狄的原因據說是他認為酒醪味道實在太好了,怕激發自己貪食的欲望而一發不可收拾。
其三,杜康造酒。杜康是黃帝的大臣,也有說他是夏朝的君王。傳說他把剩余的米飯倒在中空的桑樹里,時間久了米飯發酵析出酒漿。杜康發明的酒稱“秫酒”,他被后人視為酒師的鼻祖,杜康因而也成為酒的代稱。
近年來考古發現證實,早期的裴李崗、河姆渡文化,隨后的仰韶、龍山和大溪文化遺跡中,都出土了大量陶制酒器,說明人工釀酒遠早于夏,更早于商,至少在六千年前。古人在生產生活中發現淀粉通過發酵能轉化為糖分,糖分能轉化為帶香味的汁液,經過漫長的經驗總結才發明了酒。由此看來,儀狄和杜康無非是善于總結,對酒的品質提升做出了很大貢獻,典籍中便誤載為他倆就是酒的創始人。
古代巴人以漁鹽為業,用魚鹽換取糧食、織物、皮革、銅鐵等物資,可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有多余的糧食釀酒,技術也日益成熟。
三
人類對酒的享用,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數量到質量,再到追求品質和品類的過程。先秦時期,酒便有“五齊三酒”之稱。“五齊”指泛齊、盎齊、醴齊、沈齊、醍齊五個等級的薄酒,“三酒”指昔酒、事酒和清酒?!吨芏Y?天宮?酒正》載曰: “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一曰昔酒,一曰清酒。”事酒,有事而飲也;昔酒,無事而飲也;清酒,祭祀之酒。
古人釀酒,主料不論是稷米、黍米、高粱、水稻、小麥、玉米、青稞等糧食,還是葡萄、甘蔗、楊梅、山楂、獼猴桃、動物乳等果乳,還是地瓜、紅薯、竹葉、松針等莖葉,最初采用的都是直接發酵法,釀出的酒濃度極低,且以米酒居多。古人喝的酒其實就是醪糟水,所以喜歡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顯得十分豪放。
釀酒用的曲蘗最早見諸于周代著作,古人發明酒曲后,開始采用固體混合發酵法,釀出的酒濃度有所提升,但很難超過十度。東漢末年,安徽亳州采用九醞春酒法(補料發酵法)釀酒,酒的純度提高了很多,時有名酒“九醞春”“宜城醪”。
唐代補料加熱發酵法得到改進,盛行五酘燒酒,有劍南燒春、梨花春、新豐酒、郁金香等名酒數十種。夔州云安縣(今重慶云陽)產的“曲米春”在當時也是品牌名酒。
蒸餾酒元代開始普及,酒的純度和產量得到很大提高,產生了烈性酒。近現代酒的品類繁多,有小曲法、大曲法、液態法(新工藝白酒)和麩曲法,通常以傳統固態發酵法產名優白酒,以液態法產普通白酒,農村家庭作坊還產小灶酒。白酒有清香、濃香、醬香、米香及其他香型。此外,有果酒、黃酒、啤酒、乳酒、藥酒等特色酒,還有威士忌、伏特加、龍舌蘭、白蘭地及日本清酒等外國酒,著實琳瑯滿目,不一而足。
四
伴隨著酒的產生和飲用,各種酒器也應運而生。古代酒器就其用途分為釀酒器、貯酒器、盛酒器和飲酒器幾大類。就其材質從石器時代的陶制酒器,到青銅時代的銅制酒器,再到動植物器、玉器、漆器、瓷器、金屬器、玻璃器、塑料器等各色酒器,可謂五花八門,形態各異。
酒的計量單位有升、斗、斛(石)、鐘。秦國的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斛。一鐘等于六斛四斗,即六百四十升。秦制每升相當于現在的二百零二毫升。低度酒如按水的密度計算,每升約零點二公斤,一鐘有一百二十多公斤。
宋真宗趙恒《勸學詩》云:“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時官員俸祿常以石為單位,千鐘粟特指俸祿高,待遇好。趙家皇帝親自教導大家只要好好讀書,金銀財寶、華堂高屋、美女佳人、珍饈瓊漿統統都會有的。
五
古今名酒都價值不菲。唐代詩人李白《行路難》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巴鄉清”酒在先秦更為昂貴。
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兩年后置巴郡,以巴國貴族世為蠻夷君長,利用他們繼續統治巴地民眾。秦昭襄王年間(前306年-前251年),有白虎巴人(廩君巴人)首領率眾叛亂,意欲復國,戰火遍及巴蜀、漢中和秦國本土。秦王采取以夷制夷之策,懸賞招募巴人,約定誰能殺掉叛亂的巴人首領,賞食邑萬戶,黃金絲綢無數。于是朐忍縣(轄今重慶云陽、開州、萬州、梁平,湖北利川)板楯蠻廖腫藥、何射虎、秦精等率部設伏,用白竹制作的弩箭射殺叛亂的巴人首領,平息了戰亂。
該兌現“獎勵”時,秦王臨時“反悔”不踐約,理由是嫌棄他們仨是蠻夷之人。強權之下本無道理可言,秦王重新約定:免除板楯蠻多種租賦徭役,傷人者按情節輕重論罪,殺人后可以用錢贖死。還歃血為盟:“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鐘。”(《華陽國志?巴志》)
黃龍即用黃金鑄成的龍形金塊,或者用黃玉制作的龍形飾器,清酒即巴國名酒“巴鄉清”。巴人釀制的清酒品質一流,名頭響亮,如果板楯蠻違背盟約,只需用酒賠償,足見其貴重。清酒一鐘,絕非一盅、一盞或一壺,而是百余公斤。一鐘“巴鄉清”能抵兩塊黃金或黃玉,也算物有所值。
六
巴人善釀清酒,表明其釀酒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載曰:“江水又逕魚腹縣之故陵……江之左岸有巴鄉村,村人善釀,故俗稱‘巴鄉清’,郡出名酒。”
四川文史學者劉琳《華陽國志校注》考證:巴鄉村即今云陽縣城東六十公里的壩上,為龍硐公社(龍洞鎮)所在地。云陽秦置朐忍縣,北周武帝天和三年(568年)更名云安縣,元置云陽州,明代降為云陽縣。唐天寶年間云安縣隸屬夔州,州治在今奉節縣,因而有人誤以為“巴鄉清”產地在奉節。
公元566年,北周大將陸滕伐信州(轄今重慶全境,貴州大部及川東、鄂西)蠻,巴鄉村古酒坊毀于兵燹,“巴鄉清”釀酒技術一度失傳。到了唐代,云安釀酒師在“巴鄉清”配料中加曲勾兌,生產出新的名酒“曲米春”。杜甫詩云:“聞道云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南宋范成大詩云:“云安酒濃曲米賤,家家扶得醉人歸。”從先秦到清末,從“巴鄉清”到“曲米春”,云安美酒負有盛名兩千多年。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云陽縣釀酒師以“曲米春”傳統釀法結合新技術,生產出新的白酒“杜公酒”。杜公即杜甫,酒以詩圣代言,名噪一時,如今卻極少見售。位于云陽長江上游不遠處的萬州區,二十世紀初葉集川酒之技法,新創“詩仙太白酒”。詩仙即李白,酒以詩仙代言,至今暢銷巴渝。
李白和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并峙而立的兩座豐碑。杜甫小李白十一歲,年輕時是李白的忠實“粉絲”,在唐代名氣不及李白,宋代才追平甚至反超。兩人同處大唐盛世,同歷“安史之亂”,在三峽都留有大量詩篇,亦不乏名篇。杜甫旅居云陽、奉節兩年零九個月,寫了四百八十一首詩,迎來了詩歌創作的又一巔峰歲月。
如果杜甫泉下有知,也許會捶胸長嘆:“吾在大唐詩名不及太白,無奈今世酒名亦不及,實乃千古憾事!”
七
如今,巴鄉清、曲米春、杜公酒或已隱身史冊,變成文字;或籍籍無名,無人問津。君不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各大城市的料理店、海鮮店、烤肉店里,來自東瀛島國的清酒大行其道,風靡全國。溯其源,島國清酒是唐朝時借鑒中國黃酒的釀法而發展起來的國酒,主導餐桌宴飲的時間晚于“巴鄉清”二十多個世紀。
做酒也好,干其它事也罷,唯有亙古常新,活力煥發,方能綿遠流長,歷久不衰。
【作者簡介】龔明舉,重慶散文學會會員、黔江作家協會理事,現供職于黔江區政府部門。
【友情提示】天下吳氏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客觀真實報道,堅持不站隊,保持正確的主觀立場,以弘揚至德精神!傳播吳文化為主旋律!只要你姓吳,只要你是正能量的來稿,我們都歡迎!
《相約天下吳氏網》主題歌 作詞∶吳蜀豐 作曲演唱∶吳仕長
吳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揚。開拓進取創輝煌,譜寫時代新篇章。
三讓高風孔圣贊,第一世家史記傳。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風傳承樹典范。
我是吳氏好兒郎,仁愛謙讓傳萬代。相約天下吳氏網,因為有你更精彩!
來稿要求圖文分開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圖文供稿〕
投稿公共郵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聯系人吳蜀豐 電話: 18883313913
責任編輯:吳蜀豐
【友情提示】天下吳氏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客觀真實報道,堅持不站隊,保持正確的主觀立場,以弘揚至德精神!傳播吳文化為主旋律!只要你姓吳,只要你是正能量的來稿,我們都歡迎!
《相約天下吳氏網》主題歌作詞:吳蜀豐作曲演唱:吳仕長
吳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揚。開拓進取創輝煌,譜寫時代新篇章。
三讓高風孔圣贊,第一世家史記傳。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風傳承樹典范。
我是吳氏好兒郎,仁愛謙讓傳萬代。相約天下吳氏網,因為有你更精彩!
來稿要求圖文分開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圖文供稿)
投稿公共郵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聯系人吳蜀豐電話:18883313913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天下吳氏網招聘|
版權所有 天下吳氏網 電話: 18883313913?| 電子郵件:txws4006935168@163.com
? 023-62795070?
媒體支持:中國報道網
合作媒體:重慶報道網 | 重慶泰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獨家營運
常年法律顧問吳彭齡執業證號碼:13202199210937510 江蘇仁勤律師事務所
地址:重慶市巴南區融匯大道7號1-13-10 |備案號:渝ICP備1501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