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墓,又稱稱吳王墩、皇陵,位于江蘇無錫市鴻聲鎮(今鴻山街道)鴻山。
2006年,泰伯墓及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2月25日,鴻山泰伯景區通過國家旅游局評審,成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為無錫唯一一個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和“太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榮譽于一身的旅游點。
據傳泰伯是周太王的長子,因周太王欲立幼子季歷,于是與弟仲雍同避江南,成為吳國第一代君主,史稱“吳太伯”。
泰伯死后葬于鴻山。鴻山古名皇山,南朝《南徐記》記載:“泰伯宅東九里,有皇山,泰伯所葬地”。按《史記正義》注云:“泰伯居梅里平墟,在無錫東南三十里是也”。
漢桓帝永興二年(154),下詔吳都太守糜豹修之,周以垣墉,給五十戶守衛其墓。
晉明帝太寧元年(323),下詔祀泰伯用王者禮樂,具王者冕服,建廟于塋城南三十步,命晉陵太守殷師領焉。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敕泰伯以太牢祀。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下詔重新擴建泰伯門殿,遣禮部尚書韓滉祀以太牢,賜金銅香爐一具。貞觀十五年(641),賜泰伯六十四世 孫、駙馬都尉吳世偉苗田千頃,永充廟祀。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敕朝散大夫梁周翰賜墓旁田二百二十三畝,令歲收供奉灑掃。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敕賜繞墓田一百畝耕種,并入墓倉貯用。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有詔吳泰伯以至德廟為額,遣官致祭。元符年間,制封至德侯。
宋徽宗崇寧初年(1102),進封三讓王。
元仁宗元貞元年(1295),命祭三讓王吳泰伯于姑蘇至德廟。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詔遣御史中丞察罕帖木耳致祭。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改封吳泰伯之神,春秋祀之。
明弘治十四年(1501),邑人楊文建亭表墓。
清康熙年間,江蘇巡撫吳存禮、無錫知縣吳興祚先后整修。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駐蘇州行宮,御書“至德無名”匾額,賜廟供奉。后為山民侵削,樹木殆盡。
清雍正四年(1726),無錫知縣王喬林勒石永禁。
清乾隆二年(1737),又給帑修葺,無錫知縣王允謙增建享堂墓門。乾隆帝為廟御書“三讓高蹤”匾額。清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第一次南巡,遣散秩大臣烏木泰祭泰伯。二十二年(1757)第二次南巡,遣刑部左侍郎錢維城祭泰伯。二十七年(1762)第三次南巡,遣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程巖祭泰伯。三十年(1765)第四次南巡,遣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張若澄祭泰伯。
清嘉慶初年,墓之前后皆為近民開墾,墓門亦頹圮無余,僅存一小碣,有高攀龍題字。向例,有泰伯廟道士東西兩房輪流值管,而終年未嘗一至,蓋荒廢久矣。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知縣齊彥槐重修享堂墓門,并寫門聯“志異征誅三讓兩家天下;功同開辟一抔萬古江南”。筑石圍墻,建豐樂橋。
民國六年(1917)六月,代總統馮國璋題贈“端委風高”匾額,江西督軍李烈鈞題贈“至德無稱”匾額。民國三十七年(1948),捐修泰伯廟,國民政府委員吳稚暉撰《重修泰伯廟記》文。
新中國成立后,有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題贈“錫邑之光”匾額;原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題贈“泰伯廟”匾額。泰伯墓由吳郡太守糜豹督辦始建于東漢永興二年(154),歷代都有修建。前有主殿仰止閣四層高19米,供泰伯冕旒朝笏銅像,兩柱有聯:“千秋讓德長存,祖基重光,鴻山勝景揚中外;萬眾英賢共仰,世家首列,青史高風頌古今。”
墓坐北向南,墓前有月牙池,池后有元祐七年(1092)敕建石牌坊一座,上刻宋哲宗御筆“至德墓道”四個大字,有聯:“人間天上唱高義;古往今來歌至德。”坊頂鑲“古皇山”篆字火焰牌。后面即為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所建享殿,門柱刻著嘉慶時金匱縣令齊彥槐的題聯:“志異征誅三讓兩家天下;功同開辟一抔萬古江南。”殿中屏風上刻有泰伯圣像,高懸乾隆題書“三讓高蹤”橫匾,東壁上保存著建文帝的《題泰伯墓東壁》:“遠隱停馬泰伯鄉,仰瞻墓宇法先王。避荊不為君臣義,采藥能全父子綱。八百周基無足貴,千秋俎豆有余香。深慚今日爭天下,遺笑勾吳至德邦。”,西壁上有張國明撰寫的泰伯墓“迎享送神辭”三章。
殿后是四角攢尖頂墓碑,陰刻“泰伯墓”篆字。再沿臺階登臨墓道最高處,便見青石護砌的封土墓墩,墓前分立石望柱一對,柱頂各雕石獅栩栩如生。東側立明弘治十四年(1501 )國子監丞楊文所書《重修泰伯墓記》,北側立明天啟三年(1623 )東林黨領袖高攀龍所撰寫“泰伯墓再次重修記”。
山下梅村鎮有泰伯故居改建的泰伯廟為泰伯墓組成部分,又稱至德祠、讓王殿。大殿系明弘治十三年(1500 )無錫知縣姜文魁修建,有對聯:“讓國亦稱王,從此荊蠻沾德化;興吳應作祖,頓教草昧啟文明。”“勾吳分土惟三,端委垂型,梅里肇基名最古;遷史世家第一,云礽衍緒,華陂崇祀惠無疆。”殿前石坊刻“至德名邦”四字。
明代高攀龍《泰伯鄉》詩 :“錫山梅里等靈光,三讓遺風百代揚。古柏凌云崇墓宇,新祠映日藹馨香。雍雍世號文明地,肅肅人尊禮義鄉。江左由來聲藉甚,遙知至德足流芳。”
唐代詩人陸龜蒙詩《和襲美泰伯廟》:“故國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濕中堂。邇來父子爭天下,不信人間有讓王。”
唐代詩人皮日休詩《泰伯廟》:“一廟爭祠兩讓君,幾千年后轉清芬。當時盡解稱高義,誰敢教他莽卓聞?”
【友情提示】天下吳氏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客觀真實報道,堅持不站隊,保持正確的主觀立場,以弘揚至德精神!傳播吳文化為主旋律!只要你姓吳,只要你是正能量的來稿,我們都歡迎!
《相約天下吳氏網》主題歌 作詞∶吳蜀豐 作曲演唱∶吳仕長
吳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揚。開拓進取創輝煌,譜寫時代新篇章。
三讓高風孔圣贊,第一世家史記傳。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風傳承樹典范。
我是吳氏好兒郎,仁愛謙讓傳萬代。相約天下吳氏網,因為有你更精彩!
來稿要求圖文分開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圖文供稿〕
投稿公共郵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聯系人吳蜀豐 電話: 18883313913
責任編輯:吳蜀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