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吳氏網訊(吳蜀豐報道)【編者按】在中華百家姓中,吳姓從古至今名人輩出,更是舉足輕重,他們在各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無論在海內外及國外無論是商界還是政壇,還是演藝界。他們永遠是佼佼者!他們永遠是吳姓人驕傲,也是學習的楷模和榜樣。英才輩出的吳氏家族,在政界、軍界、商界、學術界等領域發光發熱,獨當一面。
吳隱(1867~1922),原名金培,字石泉、石潛,號潛泉,又號遯盫,今作遁盫。齋稱纂籀簃、松竹堂。浙江紹興人。近代篆刻家、文化企業家。“天下第一名社”杭州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
家貧,客居杭州,習鐫碑版,擅刻印,治六書甚勤。篆刻模漢宗浙(派)。書工篆、隸。善制印泥,精心研制“潛泉印泥”,后在滬經營書畫篆刻用品,整理印譜印論,先后印行古銅、古磚、古陶、古泉等印存,又匯輯《遯盫印存》叢書二十五種、《印匯》一百五十二冊等。另在社址營建遯盫、還樸精廬等建筑。
吳隱工書、畫,善刻印、篆、隸骎骎入古,山水秀潤有新意,尤以精制印泥著名。更創制仿宋聚珍排印書籍。光緒三十年(1904)與丁仁、王福庵、厲良玉、葉為銘等創設“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而自設分社于上海。嘗集古今名人楹帖縮刻于石,名古今楹聯匯刻,又集所藏印為遯盦集古印存。又有遯盦印話、鐵書、古陶存、泉存、磚存、編遯盦金石叢書。卒年五十六。次子瓏,字振平,能繼父業。
出自名門身系石匠 據家譜記載,吳隱為山陰州山吳氏17世孫。在眾多吳氏后人中,吳隱家族當屬州山的名門世家?!睹魇贰分杏袀鞯娜f歷時兵部尚書、薊遼總督吳兌和崇禎時提督東司房、掌錦衣衛的吳孟明,都是他的直系先祖??婆e時代,吳隱的祖上享有“祖孫父子進士”的美譽,其六世祖、八世祖、十一世祖都是進士,九世祖、十世祖也是武舉人出身。雖然有此家族背景,但到吳隱時,已與科舉無緣,成為普通百姓。因為家庭困難,十多歲時,吳隱就不得不到杭州一家碑版鋪學習碑刻,并逐漸成為一名浙派篆刻的刻碑名手。根據資料分析,在公元1903年前,吳隱以刻碑為主業,晚年(51歲)時,還刻了《葛府君家傳碑》,因此碑刻職業終吳隱一生。
吳隱的碑刻作品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于1900年刻竣的《古今楹聯匯刻》。該匯刻是將明清名賢296人的楹聯367副,用照相技術縮小再刻于石,這在當時是一項創舉。這些碑刻每塊碑長76厘米,寬32厘米,厚6厘米,正反面都有對聯,現存于杭州碑林。關于匯刻的緣由,吳隱在《古今楹聯匯刻》的跋文中說:余“性喜篆刻,初握管時,即摸壁上聯字以為玩弄,雖父師禁之不改。既長,與海內士夫游,擴覽名人手跡益多。爰多方借取,用泰西攝影法縮刻于石。積年既久,得三百余聯,分為十二卷,復倩同志各書小傳于右,俾觀者有考證焉。今一并刻竣,為記其緣起如此。”
《古今楹聯匯刻》于1900年就鐫刻完成,為擴大影響,吳隱還遍邀當時書畫及社會名流題簽或寫小傳。先后題簽的有汪鳴鑾、楊文瑩、蔡玉瀛、邵錫元、王同、盛慶藩、笪罣、陳豪、費念慈、厲良玉、嚴信厚、蒲華、金鑒。寫小傳的有吳榖祥、金爾珍、朱景彝、王錫榮、胡钁、王同烈、陸恢、潘振鏞、王章彤、葉銘、嚴義彬、朱赮、真周、葉翰仙,還有翁同龢、陶浚宣、吳昌碩署首,俞樾、楊守敬、陶浚宣、嚴信厚題跋。一時俊賢,俱入匯刻。1906年一經正式出版,就風行于世,大獲成功。
至今,西泠印社內還保留有他的兩件碑刻作品,均在仰賢亭內。一件為嵌于正面壁間的丁敬像,《西泠印社志稿》載“為吳石潛篆刻”。另一件為置于亭內石圓桌上的銘文,系吳隱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的作品。
浙江省內各地也還留有不少吳隱的碑刻,如1887年與葉銘合刻的《重修姜村席村二堰碑記》、1889年與葉銘合刻的《龍游知縣高英實政記》、1892年刻的《陳紫漁資政公南山詩碑》。2010年金華出土的《創建長山書院碑記》,就是吳隱24歲時的作品,該碑刻于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碑文由當時的金華知府陳文祿撰寫。
以文會友廣交名士 吳隱以一個碑刻店學徒的身份,成功躋身杭州、上海的文化圈,與他的興趣偏好不無關系。在杭州學習碑版時,吳隱就與日后同為西泠印社“創社四英”的葉銘一起出入于清兵部侍郎、山水畫家戴熙的兒子戴用柏的門下,學習古文及金石篆刻等知識。吳隱喜歡購買古籍,收集各種金石拓本供自己臨學,一有好書,還拿去給有“清末民初四大才子”之稱的著名藏書家繆荃孫看,請他對書作評價。20歲時,吳隱曾作詩一首,記錄自己當時的經歷與想法:“敢將歲月等閑過,斷碣殘碑一室羅。金石能為臣刻畫,隨他刀筆漢蕭何。”
結交清末民初“詩、書、畫、印”四絕的吳昌碩,是吳隱最大的人生機遇,兩位同宗交情很深,吳昌碩為吳隱發展提供了很多幫助。吳隱開始刻印時,沿習了一些浙派的風格,日后的“鈍刀中鋒之法”,系吳昌碩先生親授,從此印風大變。吳昌碩移居上海之后,吳隱也逐漸向上海發展,先后與吳昌碩一起參加了上海書畫研究會、海上題襟館等社團組織,其中海上題襟館由吳昌碩任會長。在1913年的西泠印社成立大會上,吳隱極力推薦吳昌碩擔任西泠印社第一任會長。
除了吳昌碩的提攜外,吳隱還得到了浙江慈溪籍實業家、上海小長蘆館主人嚴信厚的關照。1898年,吳隱受嚴信厚之托,補刻“二王唐人詩石刻”、“小長蘆館集字帖”等,并與葉銘同刻“小長廬館叢帖”。嚴信厚是上海實業界巨子、商會領袖,結交的都是社會名流,吳隱很好地把握了這次機會,因此結識俞樾、楊守敬、翁同龢等名公巨卿、文人雅士,對于擴大吳隱的社交圈,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吳隱同時也是一個很有悟性的人,他從嚴信厚的《小長蘆館集字帖》中得到啟發,暗下功夫,借機收集了古今名人的對聯縮刻于石上,為日后《古今楹聯匯刻》問世提供了條件。
建社西泠拓展事業 光緒甲辰年(1904年)夏,丁仁、王禔、葉銘、吳隱四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于杭州西湖孤山發起并創立了西泠印社,后人稱他們為西泠印社的“創社四英”。作為西泠印社四位創始人之一的吳隱無疑是印社創建初期最具活力的人物,西泠印社成立大會后的1914年,吳隱還與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同仁們共同捐資,在印社社址孤山之巔建“隱閑樓”(亦名題襟館)。1915年,吳隱獨資在孤山購得地皮一塊,建遁庵、潛泉及味印亭。1918年,由吳隱策劃、吳善慶出資建“歲青巖”,以紀念明末殉難的長安知縣、歲青公吳從義。1923年,吳隱子吳熊在遁庵左側建起“阿彌陀經幢”一座,其族孫吳善慶則在孤山獨資修建了觀樂樓、還樸精廬、鑒亭等建筑??梢哉f,當時西泠印社的多數人文建筑,源自吳隱一方之力,以至后人評說這“創社四英”時,把吳隱當成了“財神爺”。
在經營方面,吳隱無疑是“創社四英”中是最出類拔萃的。他善于捕捉商機,又明顯具有文人的特點,西泠印社給了他一個極好的發展平臺,吳隱因此由一名碑版匠上升為清末民初知名的文化實業家,潛泉印泥及其印譜、書畫出版至今仍為文化人士所鐘愛。原先,吳隱夫婦曾自制印泥,供自用及送人。吳昌碩對所制印泥十分欣賞,就鼓勵吳隱辦了一個制印泥的企業,企業用西泠印社的名號,由吳隱私人創辦的上海西泠印社因此誕生。吳昌碩為這個企業親寫招牌,并選定深玫瑰紅的色調,又賜予“美麗殊砂印泥”的好名字。為擴大印泥的影響,吳昌碩還曾把自己的用印借給吳隱,吳隱因此鈐成了吳昌碩的《缶廬印存》四冊并出版。后來,吳昌碩還把自己的書法、繪畫作品,由吳隱編輯成《苦鐵碎金》一函四冊,由上海西泠印社出版。
名如其人德被桑梓 吳隱為人謙讓。在創社十年間,他經常為建社之事與葉銘在杭州、上海間互通聲氣,還經常領銜與外界打交道,期間又捐款最多。后人評價說,創社這十年,吳隱是“無社長之名而行社長之責”。十年后,在醞釀首任社長時,吳隱不居功,極力推薦了吳昌碩。之后,吳隱一如既往地奉獻于社團,不惜把私產當公產,買地在西泠印社建起了一批人文景觀建筑,還聯絡不是會員的家族宗親共同建設西泠印社。其謙謙之風,隱讓之德,令人景仰。
在藝術與產業領域,吳隱也是相當得謙虛與低調,以至于有些后人把他當成了一位專業工匠,忽視其在藝術上的地位和作用。吳隱精通金石碑版,兼及陶、璽、封泥、古錢之類,又喜歡收藏,因此作品孕含變化,渾厚蒼勁,古趣盎然。創社元老丁仁曾有詠吳隱詩一首,說:“絕技刀藏埒數公,阿誰雙眼辨真龍?風流更有吳公子,鈿閣尤傳鐵筆工。”除此之外,吳隱還有諸多才藝。書畫方面,吳隱的楷、行、隸、篆均蒼老如其印,并且善畫山水花鳥畫。與夫人孫錦共同研制的潛泉印泥,有暑不化、寒不凍及富有質感的特點,曾風行一時。通過對宋代木活字的研究,吳隱創制了仿宋聚珍排印書籍的方法,成功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印學專業出版社。
吳隱事業上的成功,引領了一批紹興籍人士投身書畫藝術,擴大了紹興人在省內外書畫界的影響。其家人親屬孫錦、吳樸、吳熊、吳瓏(振平)等先后成為西泠印社的社員,與齊白石齊名的紹興籍大畫家陳半丁,就是通過表叔吳隱的介紹,得到吳昌碩的垂青與提攜,成為一代國手的。
吳隱鄉土觀念很重,在他(或親屬)出資營建的西泠印社建筑中,大都帶家鄉州山的文化元素,如歲青巖就是為了紀念州山先烈吳從義,當時一些不理解的人還以為吳隱要把西泠印社建成自家宗祠。懷著一顆對鄉土的眷戀之心,遠在上海的吳隱,每逢春、秋兩祭都要乘船回州山,參加宗祠及掃墓活動。州山多詩書傳家的先賢,吳隱發揮其職業優勢,盡自己所能,把前人的詩稿、書籍整理出來,無償付印??吹阶遄V年久失修,吳隱又親手編寫了州山吳氏一支大分的家譜,還與族孫吳善慶等共同出資重修州山吳氏總譜。因總譜還未修成,臨終前,吳隱仍念念不忘將此事交待家人。事成后,又是吳隱一家出錢最多。
【友情提示】天下吳氏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客觀真實報道,堅持不站隊,保持正確的主觀立場,以弘揚至德精神!傳播吳文化為主旋律!只要你姓吳,只要你是正能量的來稿,我們都歡迎!
《相約天下吳氏網》主題歌 作詞∶吳蜀豐 作曲演唱∶吳仕長
吳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揚。開拓進取創輝煌,譜寫時代新篇章。
三讓高風孔圣贊,第一世家史記傳。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風傳承樹典范。
我是吳氏好兒郎,仁愛謙讓傳萬代。相約天下吳氏網,因為有你更精彩!
來稿要求圖文分開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圖文供稿〕
投稿公共郵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聯系人吳蜀豐 電話: 18883313913
責任編輯:吳天下